广东广雅中学国际部 I 中国“芯”大赛广雅国际学子获佳绩
8月21日,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总决赛公布成绩,传来喜讯。广雅国际吴禧蕾Caroline同学(高三国际班A班)历经省赛和国赛的角逐,从全国30多个省市数千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全国总决赛一等奖。在本次赛事中,仅有两位来自广州市的同学荣获全国赛高中组一等奖。
赛事介绍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网购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消费形式。这意味着快递行业要“跑出”加速度,以满足社会的变化,然而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堆积、错拿、漏拿等快递派送难题。
为解决此类问题,由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主办的中国“芯”助力中国梦——全国青少年通信科技创新大赛(教育部白名单竞赛自然科学素养类比赛之一)以实现快递智能化配送为目标,要求参赛学生模拟小区智能配送系统的运作全流程,通过编写程序和控制机器人完成智能分拣与配送等环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本赛事旨在攻坚通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在青少年中普及通信创新知识、树立科学报国的理想信念。
Q: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本次的参赛过程吗?
A:人工智能无可避免地闯入了我们的生活,它不再是一种科幻般的未来概念,而是已经渗透进现实。怀着对这一新兴领域的无限好奇,我参加了智能配送挑战赛,想从更深入的层面去了解它。与现实的手动操作不同,这次比赛提供的是一个虚拟场景,选手需要通过编写程序将虚拟世界里的9个快递在300秒内用小车运送到指定小区。
听着很简单,但其实要把每一个步骤联系起来并保证程序不出错绝非易事。简单了解后,我便进入了虚拟场景,这里有机械臂的操控、躺在伺服电机上的快递、小车灰度传感器和马达的识别以及很多条通往目的地的线路。接下来,我开始了程序的编写。我的设计程序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灰度传感器原理;程序流程图分析;小车控制参数和小车运行原理。
Q:能否为我们展示一下你的设计程序?
A:可以的。
Q:在比赛过程中有遭遇到什么困难吗?
A:困难主要在于:由于小车感应到前方的路况后需要改变运动方向,我们就要相应地计算进行左转、右转、掉头及卸货时左右车轮需转定多少度;同时,快递是通过机械臂送到小车上的,那么机械臂转动的角度和下降的高度需要多次调整以保证快递被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在小车运动过程中不会滑落下来;除此之外,小车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因此路线规划也极为重要。
整个备赛和竞赛过程下来,我仿佛就像一辆小车,在虚拟世界的道路上奔驰,我的大脑需要高速运转,每一秒都要考虑下一秒需要执行的任务。我的初赛经历非常惊险,我在短时间内编写好了程序,但小车的运行却没能“行我所想”,频频出错。那时我才意识到我在准备比赛时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步——调试程序,这一虚拟的比赛场景就像是现实人工智能运用的一个映射,即便写的程序是对的,一点数据的偏差也会导致最后的失败。出现的问题包括:机械臂将快递丢到了路边、小车行驶到了路径外、快递本应放在原定区域内却因为没放好掉落到区域外……在数据调试上,也要不停地思考和尝试。在比赛的最后关头,在匆忙的调试中,我总算幸运地拿到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惊险入围国赛。
备战国赛时,我吸取了之前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进行了程序调试,确保每一个步骤都准确无误。比如,在卸货过程中,我想通过改变小车倒出快递的角度和速度把在同一小区的三个快递叠放在一起,把一个偶然性事件变成百分百必然的事件。经过两个多月的程序调试,我终于实现了这一目标,让每次快递的投放都能精准地叠在一起。最终,我在国赛中拿到了满分,就像是一场完美无瑕的演出,而这场演出的背后,是那些伏首夜战调试数据的日日夜夜。
Q:你认为参加这次比赛让你收获了什么呢?
A:我很感谢能有这样的机会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人工智能并学习程序编写。在脑海里运行数百次机械臂伺服电机和小车的过程提升了我的空间想象能力。经过夜以继日的数据调试,我的思维也变得更加严谨且有逻辑性,我不再忽视每一个细节,因为他们中的任何一个或许就是走向成功的关键。
同时也非常感谢广雅国际课程给我提供的指导和帮助。在国际部举办的science fair和showcase中,我通过多次的实验锻炼了科研技能,也接触到了更多关于工程与科技的项目和研究,这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为我取得更高的成果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正是老师们的鼓励和认可,让我在科研道路上有了前进的勇气。
我也相信终有一天,人工智能配送能从虚拟世界走进现实世界,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程序的编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不断地尝试和调整,只有精确到每一个数字和程序,才有可能将人们的设计和想象变为现实,并更好地为人类社会做出贡献。
如果您想要提前了解关于国际化学校的全面信息,家长们可以扫码关注“粤港帮你择校”公众号了解国际学校新资讯!
*综合内容来源学校,如有不妥,请告知.


